close

陳光邏輯式記憶

“考試”的由來

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。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,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時期。1910年出版的《大英百科全書》第11版“考試”條說:“在歷史上,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(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),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(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)。”考試一詞由“考”與“試”二字組成,《尚書》中有“試可乃已”、“試不可用”,“敷奏以言,明試以功”,“三載考績,三考黜陟幽明”等記載,《大英百科全書》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,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《尚書》的記載而來。

“考”與“試”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,皆有考查、檢測、考核等多重含義。將“考”與“試”二字連用,始于西漢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,該書《考功名篇》說:“考試之法,大者緩,小者急;貴者舒,而賤者促。諸侯月試其國,州伯時試其部,四試而一考。天子歲天下,三試而一考。前后三考而黜陟,命之曰計。”由此可見,最初“考”字更側重于考核政績的含義,“試”字更側重于測度優劣的含義。當“考”與“試”合為一個詞之后,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。

考試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。當人們需要測度、甄別人的知識和才能的差異以“選賢與能”的時候,便產生了考試。自古以來,中國就很重視人才的選拔,而人類選才的方法不外乎兩類:一為推薦,二為考試。推薦有如相馬,考試則如賽馬,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常無。如果未受到推薦者的青睞,不少千里馬可能老死于槽櫪之間。

伯樂所知範圍有限,無法相遍所有良馬,即非不為也,乃不能也。加上有些相馬者難以用客觀標准來公正地評判,中國的傳統文化又非常講究“人情、關系與面子”,相馬的過程時時會受到人情的困擾,因此難免會有遺珠之憾。為了克服推薦制的弊端,排除不正之風的幹擾,中國人發明了考試,讓所有馬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加比賽,真正的千里馬自然會脫穎而出。考試所遵循的是能力本位和公平競爭原則,雖然最初的考試還較為簡單,而且往往與考績相關,但它的出現卻有重要的意義。

孫中山先生曾指出:“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,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。窮流溯源,英國的考試制度,原來還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。所以,中國的考試制度,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。”中國是一個考試古國,具有豐富的考試歷史遺產和深刻的歷史教訓。了解考試產生和發展的歷史,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和使用考試,也有助于考試的改革和完善。

參考資料 知識大大~
文章出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40510231994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ephenrao1 的頭像
    stephenrao1

    stephenrao1

    stephenrao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